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  >   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  >  工作动态

强体系 明思路 开创农村社会事业新篇章

日期:2019-05-17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 【字号: 打印本页

当前,随着全国大部分地区机构改革的完成,省级农村社会事业工作队伍已基本建立。截至目前,除北京、内蒙古、吉林、福建、河南、海南、甘肃、新疆兵团等地机构人员尚未到位外,其余省(区、市)均完成了农村社会事业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工作。总体来看,各省(区、市)对农村社会事业工作高度重视,加强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支撑保障。

在机构人员方面,各省(市、区)农业农村部门都普遍设立了农村社会事业处,配强工作力量。据了解,天津、山西、黑龙江、安徽、江苏、湖北、云南等7省市的农村社会事业机构人员超过8人,辽宁、山东、广东、四川等4省的人员超过7人。在支撑机构方面,多地明确了1-2家相关事业单位作为支撑保障力量,比如:天津市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休闲观光农业促进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和农村能源工作站、贵州省的农村经济文化发展中心和农村能源管理站等。

现摘编部分省市机构改革后农村社会事业工作的开展情况,供各地参考。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配齐配强干部队伍

着力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看农业农村经济总量的增加,更要看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和农民幸福指数的提升。为大力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组织和队伍建设,紧抓2018年机构改革机遇,调整完善相关机构设置,配齐配强人员干部队伍,为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工作高效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积极整合内设机构,健全工作部门。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共设28个处,其中为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工作、积极与农业农村部对标对表,对口农业农村部社会事业促进司,设置了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和村镇建设指导处,并整合所属农广校、区县建筑管理总站、乡镇企业培训中心、农业干部培训中心4家处级事业单位,组建了天津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工作体系。

二是配齐配强人员力量,壮大干部队伍。经中央编办批准,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设置8个干部编制、村镇建设指导处设置12个干部编制,所属天津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设置94个干部编制。目前,上述编制人员已经满编到岗,形成了合计114人的市级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工作队伍。

三是合理规划职能分工,凝聚工作合力。按照 “三定”方案,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主要承担协调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村文化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优秀农耕文化建设等职能;村镇建设指导处主要承担牵头组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指导村庄整治和村容村貌提升,协调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指导美丽乡村建设等职能;两个处室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共同发力,让农民群众不仅“面子”好看,而且“里子”更加充实。同时,所属天津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还设置了综合部、农村政策研究部、农民就业促进部、农村人居环境促进部、乡风文明促进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部6个内设机构,围绕落实中央和天津市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全面承担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有关公益性工作,为促进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发挥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供稿)

山东省谋划推动农村社会事业新发展

2019年,山东省确立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总思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结合山东实际,把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文明行动等紧密结合起来,打好一场攻坚战,完成一项硬任务,推进一次专项行动,精心谋划推动山东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以农村“七改”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扭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六项重点任务”,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把农村“七改”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考虑,不断提升农村便利化程度和环境宜居水平。改路, 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改电,实施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改校,扎实推进“全面改薄”工作;改房, 年内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1万户;改水,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 着力解决好村庄饮水不安全问题;改厕,年内完成55万户涉农街道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巩固农村改厕成果,提升标准,加强管护;改暖,实施农村供暖改造工程,推动城镇集中供暖向农村延伸。

二是以示范创建为引领,打造山东特色美丽乡村。“多彩齐鲁、美丽乡村”为主题,对标浙江“千万工程”,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每年打造50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市、县同步打造,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不断迈上新水平,使美丽乡村成为乡村振兴的标志、齐鲁样板的底色、生态山东的亮点。发挥山东农业大省优势,鼓励各地深入挖掘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推荐泰安市岱岳区汶阳田农作系统、龙山小米栽培系统、蒙山传统山地林果系统、桓台县四色韭黄栽培系统等申报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三是以乡村文明行动为主线,倡树乡村文明新风。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深入实施爱诚孝仁“四德工程”,选树省级“山东好人”,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发挥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齐鲁优秀文化资源优势,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弘扬表彰一批“山东五好家庭”,推选一批“山东绿色家庭”。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促进农村社会文化事业有序发展,达到美丽乡村颜值和价值的统一。 

四是以调查研究为切入点,总结农村事业发展典型模式。开展“三农”工作大调研活动,重点调研挖掘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农村社会事业、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典型模式。深化拓展、 创新提升“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三个模式的新内涵、新标准、新要求,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事业发展路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总结诸城市设立跨村庄社区,专门解决农村与城市中间地带居民的医疗、就业、教育、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问题的经验模式,积极推进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创新,大力培育相关社会组织,建立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协助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对留守家庭、空巢家庭、单人家庭等探索集中居住,集中用餐,推进医养结合,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建设新时代“农村幸福院”。

开创农村社会事业工作新局面,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山东省委成立农业农村委员会,定期不定期召开全体会议,听取农村社会事业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制定农村社会事业政策文件。成立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工作专班,各专班由2名省级领导同志任组长,2-3个部门为牵头推进单位,统筹谋划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科学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印发《山东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分工方案》,明确了总牵头部门、7项重点任务牵头部门和若干单项工作的责任部门、参与部门。建立完善牵头部门“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即对牵头的重点工作,研究出台一套工作方案,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形成一套工作标准,建立一套长效机制,出台一套考核办法,确保每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省农业农村厅成立农村社会事业推进工作办公室,集中办公,具体落实农村社会事业重点工作安排部署。(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供稿)

把握新要求,践行新举措

打造安徽农村社会事业新篇章

2019年,安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全力打造农村社会事业新篇章。为加快推进全省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紧抓机构改革的机遇,于2018年9月成立了农村社会事业工作组,今年正式成立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核定9个编制,已到岗8人,为农村社会事业工作高效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以“三大革命”为着力点,打牢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基础。2019年,继续一体化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8%以上,完成20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完成自然村70万户常住农户卫生厕所改造,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80%左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明显提高,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确保完成200个以上乡镇政府驻地及1200个左右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二是以“三大行动”为落脚点,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在全省开展以“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清理废旧广告牌,清理无功能建筑,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为重点的“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9%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86%。推进村庄规划建设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启动2019年度971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创建,着力打造750个基础设施健全、环境清洁整齐、村容村貌良好、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培育200个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重点示范村,带动周边村落的环境整治,引领美丽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快整治提升村容村貌,推进村庄“绿化”、“硬化”、“亮化”、“美化”。开展最美庭院创建活动,充分调动农户美化房前屋后环境积极性。

三是以乡村文化振兴为切入点,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强化乡风文明保障,坚持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落地生根、深入人心。开展“践行核心价值·打造好人安徽”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在乡村基层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五好家庭”创建、寻找“最美家庭”“好公婆”“好媳妇”等活动,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充分挖掘传承具有地域特色的优秀农耕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加大4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挖掘与保护工作,组织开展第五批申报工作。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推进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四倡四反”行动,引导群众抵制封建迷信、摒弃陈规陋习。(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