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  >   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  >  农村公共服务

特别报道丨改善公共服务,乡土中国在努力

日期:2021-01-07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在劳务输出大县湖南省攸县,湖南科技大学退休教授夏昭炎夫妇的故事广为人知。返乡老两口回到攸县石羊塘镇谭家垅村高桥屋场,发现村里缺少文化生活,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对此却需求强烈。夏昭炎修整祖宅,办起农家书屋,开设百姓课堂,组织文体队,吸引村民向学、读书、健身。

  

  (图为湖南省攸县谭家垅村小广场、小书屋、小讲堂“门前三小”示范点)

  以夏昭炎夫妇的“高桥经验”为蓝本,攸县县委、县政府于2017年铺开在农村百姓家门口建设小广场、小书屋、小讲堂的“门前三小”工程,搭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形载体,盘活祠堂、民房、旧村部等闲置资源,在群众家门口建设“门前三小”文化设施。

  今年1215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京发布第二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当日发布会现场,攸县代表分享了总结推广乡贤服务乡村文化事业的“高桥经验”,讲述了攸县有效破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在哪建、谁来建、怎么用、如何管的经验。

  破解供需错位 繁荣乡村文化

  湖南省政协常委、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曾经走访调研多地村庄,关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等问题。胡彬彬表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供给不足,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存在与农村实际文化需求脱节情况,不对“胃口”,文化设施使用效率偏低,供不适需。

  

  (图为天津市北辰区双街镇双街村书画社书法爱好者为群众写春联)

  如何精准对接农村实际需求,化解供需错位矛盾,改革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天津市北辰区双街镇选择打造常态化服务体系,激活乡村文化价值,为乡村全面振兴培根铸魂。设文化管理员,庆“我们的节日”,双街镇的探索可圈可点。

  加大基础设施与专项资金投入,强化组织保障。2018年双街镇成立文化站,配有文化站长、文化社工,并借助2018年村级换届选举契机,在24个村(社区)分别增设1名文化管理员,多由“两委”班子成员兼任。充分结合农民需求,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队”思路,组建双街鲍式八极拳、汉沟两翼猿拳、上蒲口同乐高跷会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本土文艺队伍。同时,每年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传统节日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吸引村民参与。与时俱进,提升农家书屋基层文化服务效能,引进电子书,方便村民下载,满足移动数字阅读需求。

  

  (图为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百姓欢乐舞台”汇演活动现场)

  满足农民群众求知求美求乐需求,群演群乐繁荣乡村文化,是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破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不适需痛点的因应之道。惠阳区持之以恒打造“百姓欢乐舞台”文化品牌,抓好制度、经费、人才、考核四环节,保证群众多样参与,丰富舞台内涵。

  在惠阳区沙田镇,“百姓欢乐舞台”活动由村书记主持、村干部带头演出,村民各尽其能参与表演,每场演出还有家庭亲子游戏等互动环节。不光是沙田镇,惠阳区“百姓欢乐舞台”均由政府定主题,各村(社区)围绕主题组织节目,农民成为舞台主角,群演群乐接地气,凝心聚气添活力,实现借助农村公共文化阵地助推乡村振兴完善基层治理。

  整治人居环境 建设宜居乡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一系列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政策措施,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开启乡村生态文明与人居环境重塑的新时代。第二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有4个来自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乡土实践。

  “奖要奖到心动,罚要罚到心痛”。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杜绝平均主义,拉开奖惩差距,倒逼真抓实干,培育文明乡风。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吴江区推出“红黑榜”“红黄绿三色榜”“光荣榜”等三张榜单,健全考核体系压实干部主体责任,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倒逼落后村户整改,强化正向引导调动农户积极性,促成政府、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户合力共治共建共享美丽宜居新乡土,催生一批明星村庄,真正用三张榜单擦亮“江村”品牌。

  

  (浙江省宁海县村保洁人员驾驶的智能收集车,能现场对智能垃圾桶进行识别、称重、评分、拍照留档,并全程上传云端平台)

  困扰传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常见的标准不统一、执行易走样难题,一直未能有效破解。浙江省宁海县先行先试,一鸣惊人,出台全国首个农村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地方标准,实现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标准化定性和信息化定量。

  宁海县构建“智引擎”,探索形成“智分类、云回收、源处理、再利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新模式,全县363个行政村全部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30%的行政村开展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处理,生活垃圾综合减量率由15%提升至58%,转运总量下降49%。开展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处理的行政村,平均压缩环卫成本近6成。

  在宁海县,村保洁人员驾驶的智能收集车安装GPS定位,能现场对智能垃圾桶进行识别、称重、评分、拍照留档,并全程上传云端平台。依托智分类数据管理云端平台,每笔有害垃圾收运处理业务可追踪、可溯源,而且建成再生资源回收信息服务体系,实现“手机下单、上门回收”,废纸、有色金属等农村主要废品回收率由72%提高到85%

  农村垃圾治理路径选择,离不开因地制宜。辽宁省庄河市立足实际探索“1945”农村生活垃圾长效治理模式,即由1家企业负责农村垃圾全程转运,9个固定和移动垃圾转运站承担乡镇垃圾压缩任务,在小城镇推行垃圾“四分法”,在村屯推行垃圾“五指分类法”,实现垃圾源头减量与终端处理、定期清理与日常保洁紧密结合,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同样践行“干净就是风景,风景就是前景”理念,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农村人居环境也发生由表及里、从量到质的转变。九原区在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中坚持区、镇、村三级发力,构建“建、管、用”一体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服务体系,循序渐进引导,蹄疾步稳推进。

  完善民生设施 扩充村居服务

  

  (图为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胡光村“好邻居”社区服务站指引牌)

  2018年以来,以家为原点,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即可享有政务服务、生活服务、志愿服务,甚至是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儿童关爱以及文化活动场所、体育活动设施等,“15分钟社区生活圈”这一概念已为越来越多上海市松江区百姓熟知。“15分钟社区生活圈”正是松江区积极打造“好邻居”特色社区服务体系结出的善治硕果。

  明晰功能定位,打造“好邻居”三级服务阵地,覆盖镇街、村居、群众,正是松江区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路径选择。

  在松江区车墩镇,镇政府打造祥东“好邻居”社区服务中心,老年助餐、科普教育、健康体验、农村养老等功能齐全,还在二楼设村民会所,服务周边5个村的村民。松江区今年已推进首批3个镇级“好邻居”示范社区服务中心建设。

  上海市松江区新浜镇胡家埭村年近七旬的村民徐亚根,主动腾出自家老宅申报户级农村睦邻点,挂牌“幸福老人家”,无障碍设施、棋牌桌椅、电视机、阅读架、血压计等一应俱全。松江区现已培育创建600多个睦邻点,其中,农村地区有400多个,示范老年人睦邻点有230多个。

  在村级层面,提升打造“好邻居”“1+5+X”空间体系模式,全区84个村完成“好邻居”社区服务站升级。“1”即一个受理服务“厅”,代理代办相关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提供便民利民服务、公益慈善服务咨询等。“5”即五间基础服务“室”,分别为联勤联动室、议事协商室、党群服务室、文体活动室、卫生服务室。“X”即X项特色服务“点”,由各村自行设置特色服务项目点。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马鞍街道各村笼式足球场,除体育运动外也成为儿童的乐园)

  做好农村公共服务加减乘除法,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马鞍街道则体现为创新实施“八个一”惠民工程,完善民生配套设施。充分满足村民在休闲健身、文化娱乐、医疗养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激活农村生态、生产、生活,马鞍街道的做法可堪借鉴。

  马鞍街道在柯桥区率先实现辖下村居“八个一”设施全覆盖,即 1个灯光篮球场、1个笼式足球场、1条长500米以上的健身跑道及每个自然村1个健身角、1个村级城市书屋、1个高标准文化礼堂、1个高标准医疗服务中心、1个高标准老年活动中心、1个高标准家宴中心全覆盖。因地制宜制定个性化方案,建设休闲健身场所,融合村居特色,盘活闲置土地和建筑;建管用育并重,周周有活动,人人可参与,打造标准化精神文化家园,可谓马鞍街道的启发性经验。

  发挥党建引领 优化政务服务

  权限下放、窗口前移、服务下沉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效能的关键。北京市怀柔区确立“允许代办是常态、不能代办是特例”原则,以社保、民政、残联、农机等民生事项为重点,梳理涉农事项依法代办清单,为农村居民代办101个高频事项。

  在代办队伍组建、服务质量以及办事流程上,怀柔区探索出区、镇、村三级联动的互动优化模式,实现“足不出村”办政务,由“多次跑”变为“一次办”。通过改革,怀柔区打造覆盖全区16个镇(街)、318个村(社区)的代办队伍。自201812月至20209月底,代办员共办理各类事项67000多件,让农村居民少跑路22.1万余公里。

  需要农村居民出村办的事项大多需要本人签字,如领取养老保险、城乡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非农户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等,仅社会保障方面的类似情况就超过20项。针对这种情况,怀柔区召开有专业律师、业务部门负责人、乡镇主管领导参加的法律程序研讨会,由律师从民事权利的委托、授权、代理角度破解这一难题,即由权利人出具书面委托,村集体组织负责人签字证明即可代为办理。

  

  (图为四川省雅安县名山区新星村开放式的“亲民之家”)

  同样是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区,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探索推行村级事务全程代办制度,则是设立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站,推行代办服务一卡通,构建全域覆盖的基本公共服务圈,在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农村地区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资金投入不足是首要难题与掣肘。如何把有限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又如何撬动社会资本多方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对各地基层政府而言,均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大考。

  2016年以来,山西省万荣县打破部门利益格局、整合各类涉农专项资金,探索竞争性使用财政资金的制度,撬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投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

  让财政资金在阳光下有效分配,离不开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程序。万荣县通过村民大会民主决策、村级自主申报、乡镇推选、部门联合踏勘、公开演讲答辩、网络现场直播、电话连线村民等环节,层层筛选、优中选优,让有基础、有能力、缺资金的行政村实现建设美丽乡村梦想,“以奖代补”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化零为整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投入,万荣县得以靶向治理补齐农村公共服务最短板,重点聚焦乡村路、水、污、厕、厨等最短板,从泄洪、排污、改厕、修厨、治脏入手,把昔日令人头痛生厌的角落变成展现现代文明的窗口。

  改造基础设施 满足安居心愿

  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脱贫攻坚战质量。近年,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薄弱环节,各地因地制宜定向发力,贡献出一批创新创造的乡土经验。

  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位于“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全境处于南北地震带上。截至2016年末,全县仍有超过12万农村人口居住在危窑危房内。2017年开始,海原县大力推动危窑危房改造“生命工程”。

  立足县域实际,海原县摸排吃透“底数”,有的放矢创新工作机制,多措并举鼓励群众以改促建,采取农户自建、企业助建、部门帮建、政府统建等方式,推进农村危窑危房改得动、盖得起、建得好。针对不同群众的不同诉求,分户分类探索多种改造模式,群众需求与政府服务找到了良好结合点。

  近年,一些地方“两不愁”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饮水安全问题。同样地处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彭阳县,以“互联网+”打通农村人饮工程“最后100米”,对饮水工程实施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在宁夏率先实现城乡供水公共服务均等化。

  如今的彭阳县农村群众,掏出手机,点开彭阳县智慧人饮微信公众号,进入“我的用水”后,用水分析、实时水量等一目了然,随时查看用水信息,喝放心水,缴明白钱。彭阳县供水管理服务数字化平台实时自动采集、传递、分析和处理各类运行数据,实现多级泵站和蓄水池智能联调、水质在线监测、事故精准判断和及时处置。工作人员使用移动App进行远程监控、运行调度和事故控制,工程事故率下降30%,管网漏失率由35%降到12%,年节水30万立方米。运营管理人员减少一半,供水保证率提高到96%,每年节约运维成本150万元。

  在河南省南乐县农村,同样存在水质差、水资源匮乏问题。南乐县政府抓住南水北调机遇,政府主导建设,委托市场运营,多方筹措资金,将丹江水引进农村,让群众吃上优质水。同时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供水机制,提高供水服务水平,切实提升农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