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  >   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  >  乡村文化指导

【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吉林水南村:植根传统 绘就朝鲜族村落乡风文明

日期:2020-09-14 作者: 来源:乡村文化指导处 【字号: 打印本页
  有文化的村有未来。十余年来,水南村在建设“硬核”乡风文 明的过程中,秉承民族传统和红色传统,在保留传统的同时加入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乡风文明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新态势。地处边陲心却不远——水南全村 254 户、672 名村民 凝心聚力,共谋朝鲜族村落乡风文明新发展。

  一、以民俗文化为脉络 打造朝鲜族乡风 

  水南村在建设乡风文明时,充分发掘朝鲜族的民俗和文化,通过通俗易懂和寓教于乐的表达方式,让新乡风融入每个水南村村民心中。一方面,水南村与时俱进,不断从生产生活中赋予乡风文明新的理念;另一方面,水南村珍存传统,保留原汁原味的朝鲜族乡村风貌。 

  “村里事事我参与,齐心协力促振兴”——水南村村规民约只有十句话,以民俗特色为出发点,包括庭院洁净、赡养老人、发展产业、加强研学等诸多方面,最终目标是建设美丽的水南村。水南村自 2011 年左右开始确定村规民约,在内容上配合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更新,现在的版本是 2018年确定的。 

水南村村规民约 

  “洁白的杏树花盛开的地方”——水南村还有自己的村歌,歌中描绘的景象就是自己的家乡,有种亲切之感。为便于传唱,村歌使用汉语和朝鲜语双语,歌词由水南村支部书记罗哲龙和朝鲜族诗人金学松共同完成,歌曲则由延边歌舞团的黄基旭谱写。 

  朝鲜族能歌善舞,水南村村民将歌舞变成了“日常生活”,村内的妇女经常在一起排练朝鲜族传统舞蹈。村内大小不一的广场,是水南村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当地还新建有水南村民俗文化广场,现在许多村内的文化活动在这里举行,让朝鲜族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留下来”。 

  行走在村内,会看到许多白底彩绘的“涂鸦墙”,这是水南邀请图们当地画家以及延边大学老师在墙上作的画,以漫画的形式直观地展示“用餐礼仪”“花甲礼仪”等朝鲜族风俗习惯。水南村党支部书记罗哲龙介绍,水南村内建有总计约 400 米的民俗文化围墙,既美化村容村貌,又强化朝鲜族礼仪文化教育。 

  水南村以民俗文化带头人、民俗文化志愿者、民俗文艺表演三支文化队伍为主,传承朝鲜族民俗文化。目前村内有木匠、坐炕、圆鼓舞等相关非遗文化传承人,同时还累计培育民俗文艺带头人 7 人,招募乡村文化志愿者 74 人。村内组建的圆鼓舞队等队伍,每年到长春、延吉等地演出 80 余场次。 

  “早上打门球,白天跳广场舞,晚上还有过来‘补课’跳舞的。”水南村村民崔莲玉介绍,在水南,“不怕”村民的爱好多样。水南村刚刚在端午节组织完运动会,每年一月村里还会组织冬季运动会,包括排球、门球、乒乓球等多个项目。当地已多次举办全国朝鲜族象棋研讨会,还有门球、书法、钓鱼等兴趣协会。 

水南村村民在排练舞蹈 

  二、以红色文化为脉络 打造基层文明 

  水南村在建设乡风文明时,注重红色文化的基因传承,让优秀的红色文化精神融入其中。一方面,在挖掘当地传统文化时,注重红色文化的元素和内涵;另一方面,在传承红色文化时,注重其时代意义和核心概念,将水南村打造成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文明村镇。 

  “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水南所在的延边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着重挖掘当地抗日历史。二十世纪 30 年代,中共东满特委六支部就设立在水南村。水南村已将当时的支部旧址进行修缮和加固,并尽可能保留原貌,同时深入挖掘其中的重要历史价值,以教育后人。 

中共东满特委六支部旧址 

  今年 7 月 1 日前后,水南村接待了十余批延吉、龙井等地前来开展党员活动和党日活动的团队。当地以图们江学院作为红色文化教育和民俗文化研讨基地。2017 年和 2018 年,水南村组织党员在图们江学院学习十九大精神。延边大学、图们市委党校的老师也多次到图们江学院讲述红色历史、探讨基层党组织建设等。 

  朝鲜族传统体育项目、传统弓箭制作、传统秋千体验、传统文化礼仪体验……作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学生们可以在水南体验到鲜活的中国朝鲜族传统文化。当地还设有抗联历史教育板块。2019 年,水南村接待 15 期大中小学生实践和研学旅行,参与学生 4000 余人次 

  “群众看到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在乡风文明建设上,更愿意听从党的指挥。”罗哲龙表示,党员示范效应很重要。地处山区的水南村经常遭受水患侵扰,在面对抗洪抢险、护林防火等急难险重的任务时,村党支部能够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为表率增强凝聚力。 

  水南村还建设有党群活动阵地,村党支部将党报、党刊翻译为朝鲜语,向朝鲜族村民解读宣讲党的惠农方针政策,提升凝聚力和号召力,也为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提供群众基础。村里老党员组建理论宣讲团队,讲解党史和新时代先进人物事迹等,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建设乡风文明。 

  三、以乡村振兴为脉络 打造美丽村落 

  水南村在建设乡风文明时,不忘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通过发展旅游和种植等多种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方面,借助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挖掘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另一方面,借助产业发展和环境改造提升村民生活舒适度和满意度,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水南村先后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村内保留了朝鲜族的房屋建筑、生活器具、生产工具等实物。罗哲龙介绍,未来,水南村还将布局朝鲜族百年民俗风情展览,介绍水南村朝鲜族近代发展、岁时风俗、日常风俗等内容,以更规范的形式展示本地文明。 

图为水南村村部 

  很难想象的是,整洁的水南村十年前还有村民住在低矮的泥草房中,推开门就是泥泞的土路。当地通过多渠道争取共建单位支持,实施农房改造、排水沟改造等工程,完成道路 100%硬化,修建艺术栅栏 2700 余米,种植花卉 35 万余株。如今低矮的灰色石头墙已经成为村民庭院“标配”,路边种植的樱桃游客随吃随摘,十分惬意。 

  水南村许多家庭的门口都有评比的“小牌子”。据介绍,这是评选出的 22 家“十星级文明户”,在文明户家门口设有标识牌。当地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以良好的家风带动乡风民风。每年还进行卫生户、干净人家评比,对表现突出的前 5 户给予每家 100 元奖励,调动村民参与环境整治行动的积极性。 

  “夏天旅游旺季的时候,村里可热闹了,我也能去帮帮忙,上台表演个节目。”脱贫户崔南顺说。水南村实施农房改造等工程,不仅提高了村民的居住质量,还带动 22 户村民开办民宿,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旅游增收。2020 年,全村计划完成“厕所革命”,卫生厕所改造率达到 100%。 

  “耕地面积少,依赖传统农业增收较为困难。”水南村党支部组织委员金国星介绍,村内建有君子兰花卉基地项目,平均每天在直播平台可销售 400 到 500 棵,销售额在 2万到 3 万元,即便疫情期间,花卉基地仍然是人手紧缺。当地建设有海宝食用菌基地,是东北规模较大的茶树菇生产基地之一。 

  借助“脱贫攻坚”的东风,水南村在本村开发民俗旅游,餐饮、民宿、土特产……村内的圆鼓舞队表演也可以赚取收入。2020 年,水南村计划完成“碧海云天生态旅游(扶贫)建设项目”一期,开发林下露营、森林景观等项目,增加景观数量,提升当地旅游品质。2019 年,水南村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 81 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约 1.8 万元。